買房教會我們的事——認清,接受,量力而為
竹北在短短一年的時間,自住客從「需求買房」變成「恐懼買房」。一樣條件的物件,去年賣跟今年賣,售價竟可以差個200~300萬。過往售價離社區行情差太多的物件,買方會以看笑話的方式等屋主降價。但如今真的有需求的買方,不敢再貿然跟屋主賭(降價),只擔心如果再錯過,恐得花更高的成本去買條件分數更低的房子,釀成如今的「恐懼買房」。
很多人出來買房子,會希望條件能一次到位(如:空間、交通、機能、社區質感、建商品牌價值等都滿足)。但在現今市場物件一屋難求的情況下,時間已無法站在買方那邊,不能慢慢挑、慢慢選。必須得漸漸認清與接受,自己的能力可買的房子有哪些,並做到量力而為。
竹北近一年房價井噴得誇張、眾所皆知,近期有不少買方詢問:"現在竹北房價水位已經那麼高了,品揚你認為未來還有上漲空間嗎?現在是否適合進場買房?"。
坦白說,我沒有掐指一算的神功,但如果你有"自住需求"且"擔心存款速度跟不上房價漲幅",那麼你就有"現在得進場買房"的必要性。我知道要找到符合你理想條件的房子,難度非常高,甚至有時你提高(爆)預算也不見得有房子可挑選。
這裡誠心建議目前還在努力尋找房子的買方,買房子切記:「先求有,再求大,最後再求好」。
1.先求有:你擔心追不上房價,那就至少先買個一間。至少你在船上了,水漲船高。
2.再求大:空間是硬需求,無法捨棄。當有能力時,再換到更大的房子,給自己及家人較好的生活品質空間。
3.最後再求好:質感這件事,是當基本需求滿足後,最後有餘力才去追求的。
房市看著看著,想必會令不少人產生社會不公、居住不正義的想法。尤其是今年,相信會特別有感。房子成交的速度及最後成交價格,不要說一般消費者了,連業者都大吃一驚。而銀行也一直更新資料庫中的社區行情,只為趕得上市場的急遽變化。
但,一昧地對現實埋怨,往往對問題的解決,起不了實質的幫助。如何在房市的波瀾中,作好心態調整、更瞭解自己的需求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